首页 > 实时讯息 >
芦笛朝晖楼:看桂林与世界初遇时的模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3:20:00上一篇我们聊了七星公园骆驼山旁的驼峰茶室和后来接建的盆景园。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就在这骆驼山旁的盆景园内,跟中国民间人士举行了一次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环保座谈。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在那个年代,桂林的风景建筑不仅是供游客休息放松的地方,同样也具备一定的“外交”属性。在当时的风景建筑浪潮中,位于芦笛景区莲花岭山间的朝晖楼(也称芦笛贵宾接待室)就是一座典型的具备“外交”属性的风景建筑。

早期朝晖楼。 苏展 翻拍
1973年,桂林对外开放旅游,朝晖楼开建
在此前的“老房子”篇章中,我们已有一篇关于芦笛风景建筑群的讲述,其中提到,芦笛景区的风景建筑大致分为两次完成。
第一次是1962年景区正式开放。当时作为新景区,芦笛景区的硬件设施非常欠缺,景区开放第二年,由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和同济大学联合组成的“沪派”建筑师团队,应邀赴桂林从事芦笛岩旅游规划和风景建筑设计工作。在这一轮的设计建设中,他们为芦笛景区设计了芦笛岩餐厅、休息室和洞口建筑这最初始“三大件”。
第二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进行了一次调整。在这一阶段,来自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理论及历史研究室(以下简称“北京总室”)的建筑大师尚廓在原先“沪派”留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创作,这里面有两个主要的新增建筑,一个是之前提到过的芦笛水榭,另一个就是本篇的主角——朝晖楼(芦笛贵宾接待室)。
如之前篇章所述,1973年,国务院批准桂林市正式对外开放,桂林成为全国对外开放较早的城市之一,也是国内最早接待入境游客的5个城市(北京、西安、上海、桂林、广州)之一。随之产生的化学反应便是桂林风景建筑浪潮的第三阶段正式到来,而基于对外开放或接待的需求,这些建筑的设计目的也随之发生改变,从原本的“休闲”开始转向“接待”。芦笛景区的朝晖楼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一座独特的贵宾接待室。

于楼内可观赏风景。 苏展 翻拍
进入第三阶段,桂林风景建筑设计领域告别了之前的“外援”时代,而是主要由桂林本土的建筑设计单位来挑大梁。此时桂林本土建筑设计领域看似名不见经传,但其实里面卧虎藏龙,尚廓此时就是其中一员。
在风景建筑领域,尚廓和桂林可以说是互相成就的。尚廓最初因政治运动影响由北京总室“下放”至桂林工作,却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意外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创作天地。从其作品集中不难发现,在桂林创作的众多作品中,芦笛景区是他倾注心血最多的一个景区。
此时距离1959年桂林风景建筑浪潮开端又过去了将近20年,包括尚廓在内的桂林本土建筑设计师们此阶段的任务之一是要在此前“京广沪”团队留下作品基础上进行“翻新”或“二创”,如上篇中的七星公园盆景园,便是在“北京总室”留下的驼峰茶室的基础上接建而来,是对整个骆驼山下的风景游览项目的完善和补充。
同样的,在芦笛景区,尚廓对上世纪60年代“沪派”建筑团队留下的建筑群也进行了重新调整,这一次的调整包括在原有景区入口餐厅和洞口建筑之间补充了山门设计;在光明山和芳莲岭之间架设天桥,贯通洞口建筑与新建的接待室;其上在芳莲岭顶设计观景亭,其下在芳莲池边设置水榭,并且在芳莲池南边设计七曲桥、亭子与冰室。
回望这一次的调整,其最主要的贡献便是将光明山与芳莲岭连接了起来,并增加了围绕芳莲池的游线,创造了“两山一湖”新风景,并让山水建筑共同构成新景观。同时,景区新建两个“教科书”级别的设计,一个是之前提到的芦笛水榭,另一个就是芦笛贵宾接待室,这个贵宾接待室的设计建造甚至比芦笛水榭还早两年,也就是说1973年国务院前脚刚批准桂林对外开放,桂林这边后脚就跟进开启了建筑项目。当时“对外开放”的任务之紧迫可见一斑。
大师之间的交流与传承
芦笛景区上世纪70年代增加的这两座建筑,一座依“山”,一座傍“水”,都充分反映了建筑师当时对桂林山水之美的独特理解。芦笛贵宾接待室1973年由尚廓设计,1975年落成,面积750平方米,基址选在芳莲岭山腰陡坡(约40°)上。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个依山而建的设计和之前篇章中位于伏波山的听涛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将建筑设计在复杂的山体走势上。其实这并非巧合,而是桂林风景建筑浪潮多年洗礼下大师们互相交流与传承的结果。

早期楼内二层室内宽敞明亮。苏展 翻拍
回顾此前篇章,伏波山的听涛阁是于1964年由来自广州的建筑设计大师莫伯治团队设计,当时的莫伯治特别崇尚将建筑设计尽可能与自然山林相融为一体,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特别喜欢把房子建在山间。伏波山听涛阁建成次年,莫伯治团队在广州的另一个项目——白云山山庄旅舍开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南粤的第一家国宾馆,也是同样依山而建。
当时,广东、广西均属于“中共中央中南局”的管辖范畴,中南地区“岭南系”建筑师时常在政府领导下参与各地重要的规划及建筑设计项目。因此,尚廓作为在桂建筑师,也能有机会参与到广州的建设中来,并以此为机缘,开始与莫伯治等优秀岭南现代建筑师相结识,而且,“广派”设计师也曾前往桂林进行园林设计,这让尚廓能够直接接触到岭南早期现代园林。
尚廓还曾对广州早期现代园林有过系统考察,并手绘记录下一本设计资料集——《广州建筑采风》,文本主要以图的形式,汇集了当时广州早期现代园林的装饰意趣、空间处理、艺术(绘画、雕刻、手工艺)手法、材料使用等方面实例。这些都影响了尚廓后续风景建筑的创作。
总体来看,桂林风景建筑浪潮下的五六十年代,犹如金庸笔下的江湖,聚集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来自“京广沪”的各路高手在桂林各显神通。而70年代的尚廓则更像是后来的杨过,他出身“京派”,与“广派”来往密切,在桂期间又把更多心思放在了“沪派”留下的芦笛景区,有意无意间他融会各家之长,走出了一套自己的体系。

早期楼内一层敞厅,保留了山体岩石,布置了人工水池,同自然景色浑然一体。 苏展 翻拍
桂林对外开放旅游的见证
1973年5月,桂林市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我国最早接待外国游客的城市之一。当年10月,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问中国,根据安排,特鲁多结束在北京的活动后顺访洛阳、桂林。15日至17日,特鲁多夫妇一行在邓小平的陪同下在桂林参观访问。这是桂林正式对外开放后迎来的第一位外国政要,而且是西方重要国家的政府首脑,也是邓小平“文革”复出后首次陪同外国贵宾访问。15日,邓小平陪同加拿大贵宾到芦笛岩参观。
此前篇章提过,其实从60年代初开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桂林本地就已经开始有目的地将桂林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国际风景游览城市”。

如今的朝晖楼俯瞰图。 苏展 摄
虽然一直在准备,但“开放”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当时的人而言大都是脑中未知的想象。而“开放”这一天真的到来时,这“泼天的流量”还是把大家“吓”了一跳。从1973年至1978年,来桂林旅游的境外游客从997人次增加到4.9万人次,入境旅游者陡然猛增,游船、旅游大巴、旅游景点、公路、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一度都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
就说这1973年,也就是对外开放旅游当年,邓小平陪同加拿大贵宾到芦笛岩参观,而这里的接待室却还设在60年代“沪派”建筑团设计的餐厅内,这显然有点“寒酸”。贵宾接待室朝晖楼就此开始设计施工。
朝晖楼从图纸到建成花费约两年时间,1975年建筑正式落成,总长约37米,主体两层,局部三层,每层各设一个接待室,有大、中、小之分,可以同时接待三批来宾。一、二层各设一个敞厅,可供群众游览饮茶。
在后来尚廓关于风景建筑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所理解的风景建筑设计除了功能性之外,更注重与周遭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其说是建筑设计,不如说是环境设计,贵宾接待室就是这类设计中的典范。
原设计资料记载如下:“建筑正前方前景为芳莲池,中景为开阔的田园,远景有扁山、芙蓉山、九华山等山峦;靠后背倚青山与峭壁,可近赏山花烂漫。左前方通过天桥与洞口建筑平接,互为对景;右下方可与水榭互相映衬。”
“基址原有外露的山岩都原样保留,穿插在建筑底层一带,好像建筑架在岩石上面一样。这样处理不仅节约了土石方工程,而且将自然形态引入建筑内部,使自然材料变成建筑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建筑底层敞厅内的岩石上面暗装水管,石下做自然式水池,模拟山泉、山池,进一步丰富厅内的自然景观。登临建筑向前方放眼观看,可见一片开阔的湖山田园景色(外景),左前方与洞口建筑互为对景,右下方可见水榭、冰室,向后可近赏山坡上烂漫的山花,四周都有良好的视野。底层接待室向前挑出大阳台,增强临空的感觉,二层大接待室的四面装设大玻璃窗,使周围自然景色尽收眼底。”
时隔13年后,1986年邓小平再次来到桂林。这回他不仅重游了漓江,也再次来到芦笛岩,就在朝晖楼上,邓小平以一个普通游客的身份兴致勃勃地提笔写下“1986年元月28日到此一游。邓小平。”
时至今日,芦笛景区依然是中外游客到桂林旅游打卡点之一,接待量居世界溶洞之首,景区先后接待了300多位国内外元首和政要,芦笛岩因此得名“国宾洞”,朝晖楼自然也是不折不扣的“国宾楼”。
朝晖楼的从无到有,见证了桂林1973年对外开放旅游,从边陲小城走向世界旅游版图中心的全过程,这里的每一层阶梯都记录着那些重要人物的足迹。如今人们再登楼,仿佛在这里就可以看见新中国的桂林与世界初遇时的模样。

目前朝晖楼处于新一轮改造翻新中。 苏展 摄
来源: 桂林日报
相关文章
- 富煌钢构上涨5.68%,报6.14元/股 04-15
- 九寨沟首次在核心景区发现四川羚牛分娩:距离游览栈道不足三米 04-13
- 一季度全国服务消费增势较好 新兴消费展现较强活力 04-10
- 港澳委员、知名人士委员和特邀贵宾对我市重点企业进行考察 04-10
- 刀郎本周末南昌开唱!南昌9家国有A级旅游景区免门票 04-10
- 正衣冠、行拜师礼,咸阳500名学生药王山研学真精彩 04-10
- 长岛景区升级焕新 04-09
- 把课堂搬到户外 景区沉浸式研学走热 04-08
- 03-25 兰州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张泽武等人拟任正厅长级领导职务
- 03-26 西安:2035年全市现代化水网体系基本形成 约1700万人受益
- 03-25 钛材料(娄底)全产业链招商项目集体签约活动举行
- 03-26 《博物馆简史》——开启博物馆的时空之旅
- 03-26 洛阳市第十三高级中学开展入户走访帮扶慰问活动
- 03-25 《科学开讲》:打卡中医药文化市集,和失眠说“再见”
- 03-26 安全防范常警惕 生命健康共守护——固始二中举行安全主题升旗仪式
- 03-25 两名干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 03-26 镇巴法院依法判决一起破坏交通设施案
- 03-26 3月28日,曹魏古城专场招聘会震撼来袭!
- 04-16 庐江县罗河镇店桥小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
- 04-16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洞庭湖区民主、城西垸分洪闸工程占地范围内新增建设项目及迁入人口的通告
- 04-16 荣耀Power手机正式发布,售价1999元起
- 04-16 吉林高速交警暖心救援 助力大学生畅行旅途
- 04-16 华勤技术回应英伟达H20贸易管制:已有充分准备 目前产业链库存能支撑国内上半年度正常出货
- 04-16 王府井涨2.17%,成交额7.2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62.81万元
- 04-16 美国加征关税,是否影响中国GDP?国家统计局回应
- 04-16 460个餐位不够坐,这家麦当劳为啥这么火?
- 04-16 纽约期金首次站上3300美元/盎司关口,黄金基金ETF(518800)涨近2%,连续10日净流入额超36亿元
- 04-16 专精特新“小巨人”,大庆华理下月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