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赤水冠萃林业:在万亩竹林下点菌成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3:06:00    

赤水市冠萃林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冠萃林业”)自2021年成立以来,依托赤水市132.8万亩竹林资源优势,以红托竹荪产业为核心,探索出一条“林下种植 科技赋能 全产业链”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2600万元,同比增长30%。

采收红托竹荪蛋

红托竹荪素有“菌中皇后”美誉,但其传统种植模式存在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连作障碍等痛点。冠萃林业联合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创新研发“菌包脱袋覆土栽培技术”,将栽培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6个月,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降低,亩产量提升30%以上。目前,公司已建成标准化菌种厂、分拣加工中心及5座竹原料加工场,年产能达500万棒菌棒,带动周边370余名村民就业。

此外,通过“林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冠萃林业将竹林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公司累计流转1.6万余亩竹林地,打造1500亩林下种植基地,建设121个大棚,并配套菌棒生产、分拣包装和冷链运输体系。2024年,600亩红托竹荪种植基地产出30万斤鲜品,产值达1500万元。产品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线上平台及线下批发渠道销售,批发价稳定在40-45元/斤,市场供不应求。

为降低农户风险,公司为合作农户提供菌种、技术指导,并承诺保底收购。目前,已带动13户脱贫户参与种植,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大同镇天桥村村民何文秀感慨:“在家门口基地务工,每月收入两三千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此外,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每年为村民创造人均2万至3万元收入,盘活了官渡镇渔湾村等地的闲置土地资源。

采收红托竹荪鲜花

在“生态优先”理念下,冠萃林业坚持仿野生种植模式,生产的红托竹荪产品通过“生态原产地”保护评审,品牌“山拾令”凭借天然、健康的口碑迅速抢占市场。未来,公司计划延伸产业链,建设竹笋加工厂、食用菌体验中心,并开发红托竹荪深加工产品,如竹荪蛋化妆品原料、竹毛肚等,推动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同步规划的生态文旅项目,将结合竹林景观与产业体验,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冠萃林业的红托竹荪产业,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我们将加紧拓展产业链规模,预计2026年完成建设竹笋加工厂、食用菌体验中心建设。到2027年,带动林农散户种植4000亩,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2200人,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冠萃林业公司负责人穆琴表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春英

编辑 唐怒娇

二审 游正兰

三审 曾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