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简介(曹雪芹在写红楼的时候有多艰苦?)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5 09:07:20    

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红楼梦》的作者是满族作家曹雪芹。他祖上本是汉人,但在明朝末年就入了内务府作包衣(家奴),隶属于满族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他的家庭从曾祖父到他的,都担任江宁织造的高官。康熊帝五次到南方巡视,有四次住在他的家里,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贵以及与皇室关系的亲密。

曹雪芹的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但时间不长,他的父亲因事受到削职抄家的处分,曹家便急遂走向衰落,曹雪芹也被命运的漩涡卷进了社会的底层,今昔生活的强烈反差使他的思想起了深刻变化,他与社会格格不入了,变得愤世嫉俗。

与此同时,他产生了要把自己的经历、见闻、欢乐、痛苦以及对人生之谜的探索,统统诉诸笔墨的冲动。经过几年的蓄积,在他20多岁的时候,这种冲动终于化为了行动,他开始创作在脑海中酿已久的长篇白话小说。

为了生计,曹雪芹不得不在右翼宗学里当听差。在这里,他结识了满族宗室敦敏和敦诚兄弟。他的博学多才,使得敦敏和敦诚佩服之至,引为知己。曹雪芹性格狂放,过不惯宗学里那种拘谨刻板的生活,不久就丢了差事。随着家境一天不如一天,曹雪芹穷得在城里住不起了,只好搬到北京西郊的一处草屋里过活。

由于曹雪芹的住处离北京城很远,敦敏兄弟只能偶尔来拜访他。

当然,每次来都得约他去喝酒,他们知道,曹雪芹现在靠卖画养家糊口,没有多少钱可以买酒喝了。

一天,敦诚跨过小溪,穿过竹林,又到“雪芹草屋”来了。他惊异地发现,曹雪芹一家几口正围坐在一起喝粥,小几上只放着一盘泡菜敦诚又环顾四壁空空全无摆设的房间,感慨地说:“古人讲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雪芹兄真是身体力行了。

曹雪芹笑着招呼敦诚坐下“贤弟,古人也说过君子安贫乐道呀!“

“看来你家用不足、我身上还有一些碎银子,不妨留下贴补家用吧!”

曹雪芹连忙按住敦诚的手,脸色严肃起来。敦诚深知他的脾气,不敢相强。两人坐了一会儿后,敦诚说:“雪芹兄,有位亲王最近买了几张古画,想找个内行鉴定一下真伪,有薄酬相赠不知你能不能去一趟?”

曹雪芹知道敦诚是在变相帮助他,心里觉得热乎乎的。这回、他答应下来,还跟敦诚约好,进城看完画就到敦诚家坐一坐。

敦诚从行囊里拿出几卷《红楼梦》的稿本,对曹雪芹说:“芹兄写的实在是太精彩了真舍不得还你。我把它整个抄下来了”。

“这书还有很多地方没写好我还要一改再改呢”

“那么等芹兄改好我再来拜读,现在请先换下面几卷给我吧。”

曹雪芹在书桌上找了几卷递给敦诚。敦诚接过来轻轻翻了翻无意中看到了评论荣国府的这一段文字: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他不由得大笑了起来:“芹兄的笔真是入木三分呀佩服,佩服。咦,这页书怎么背后还有字?”他对着窗户一瞧,原来竟是一张翻过来的旧皇历

“纸张太贵,用得又多,只好拿这个凑合着用......”曹雪芹苦笑着解释道。

敦诚急了,“明天我就派人送纸来!”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又说:“对还得多送些墨笔、蜡烛,为了早日完成这部大作,芹兄无论如何也不要推辞了。”

曹雪芹点点头,除了接受帮助,他别无选择。如今的人,恐怕很难想像200多年前这位文学家创作的艰难。一张案几,一方凳子,缺纸少墨,饿着肚子,却写出百万字的皇皇巨著。

转眼到了1763年,北京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流行性天花。死神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家家户户传出悲切的哭声。

厄运降临到了曹雪芹的头上,他唯一的儿子也染上了这种可怕的瘟疫。那时候,出天花要吃牛黄、珍珠等贵重药品,他家穷得连锅都揭不开,哪里有钱去买药呢?曹雪芹眼巴巴看着孩子一天天枯瘦下去,直到咽了最后一口气......

爱子病死的打击,加上《红楼梦》修改工作的繁重,使他的身体越来越瘦,终于彻底垮了下来。曹雪芹病倒了。好友敦诚、敦敏兄弟也在瘟疫中连遭不幸,家中死了五位亲人,忙着处理丧事,还不知道曹雪芹的情况,因而也无法对他伸出援助之手。

除夕到了,家家户户欢声笑语,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有钱人家还在门口高挂灯笼,点燃鞭炮,为新的一年祈求祝福。这时候,在北京的西山脚下,屋外朔风呼号,屋内一灯如豆,中国最伟大的天才作家曹雪芹、悲苦冷落地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旅程。

曹雪芹死后,只留下茅屋数间残稿几叠。除了一个成婚不久的续弦外,就没有别的亲人了,三两个朋友凑了一点钱,将他草草安葬。等敦诚、敦敏兄弟闻讯赶来,已经无法再一睹故友的音容了。

曹雪芹遗下的书稿《红楼梦》以手抄本的形式开始流传,人们争相阅读谈论。有些青年读者,被书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感动得直流泪。但是,《红楼梦》也受到传统卫道者的猛烈攻击,被列为禁书。可是无论怎么禁止,《红楼梦》仍然受到群众的喜爱,到了现代,研究《红楼梦》还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叫做“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