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县域医共体建设要紧扣四个环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4:33:00    



评论


近年来,各地在不断探索整合重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整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向纵深发展。在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过程中,一些内部资源整合及可持续发展机制改革不彻底的问题较为突出,阻碍了县域医共体的建设。比如,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仅限于下派专家坐诊、培训下级机构医务人员等技术层面的交流,没有形成权责明确、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运行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要紧扣体系、机构、队伍、服务四个环节,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体系建设,促进合作交流。从人、财、物入手,科学制定县域医共体内部统一规范的运行体系,赋予县域医共体管理组织适当的管理权限,避免出现医共体由卫生健康部门和医共体管理组织“双头管理”的局面,实现县域医共体内部人、财、物等统一调配、按需合理流动。


同时,县域医共体管理组织应充分尊重和听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意见建议,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机制,提高其积极性,有效推动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牵头医院会当家、成员单位会参与的良性机制,最终实现“1+1>2”的效果。


完善机构设置,对接基层需求。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实际和群众需求,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可采取多种形式。比如,通过开展科室共建、建立常态化联合门诊和联合病房、设立专家工作室等方式,重点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室设置,提升全科、儿科、口腔科、中医科和康复科等专科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任度,让常见病、多发病能在基层得到更好解决。


同时,县域医共体可向上级医院寻求资源,共同推进资源深度融合,健全急诊急救和巡诊服务体系,打通远程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提升队伍水平,发挥人才优势。县域医共体作为一个整体,在各成员单位独立核算的基础上必须形成统一的绩效监测和分配制度,以此激励各成员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在人员的选育留用上实现一体化管理,在编制使用、人员招聘、人事安排等方面赋予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更多自主权,打破医共体人员编制壁垒,实现同经费渠道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统筹调剂。完善医护人员“县管乡聘”机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秀人才职业“天花板”,让专家团队以及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等在基层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稳定基层医疗人才队伍。


优化服务质量,改善就医体验。县域医共体应以辖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在医共体内部形成统一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医疗服务质量标准规范、医疗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推进县域医共体文化建设,形成有效、连续、同质、互补、经济的医共体文化体系,让人员、技术、药品、管理等下沉资源带有显著的医共体文化符号,不断改善群众在基层的就医体验,让群众更愿意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图片

文:海南省卫生健康委 徐恩格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图片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J6QPSA24】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