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申万菱信集利三个月定期开放债财报解读:份额骤降28.65%,净资产缩水17.6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9:12:00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2025年3月31日,申万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申万菱信集利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基金在过去一年中,基金份额总额和净资产规模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净利润有所增长,同时基金管理费有所降低。这些变化反映了基金在市场环境中的运作状况,对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主要财务指标:本期利润增长47.17%

本期利润与净资产变化

报告期内,申万菱信集利三个月定期开放债的本期利润为29,261,254.14元,较2023年的19,882,741.93元增长了47.17%。期末净资产为531,206,800.52元,相较于2023年末的705,813,461.32元,减少了174,606,660.80元,降幅达17.65%。以下为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详情:

期间数据和指标2024年2023年变动比例
本期已实现收益(元)13,259,799.4219,000,378.87-30.21%
本期利润(元)29,261,254.1419,882,741.9347.17%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5480.0268104.48%
期末可供分配利润(元)18,929,346.978,693,190.22117.75%
期末可供分配基金份额利润0.03810.0125204.80%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元)531,206,800.52705,813,461.32-17.65%
期末基金份额净值1.06841.01295.48%
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11.58%5.78%100.35%

本期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增加。然而,期末净资产的减少可能与基金份额的赎回以及资产配置的调整有关。投资者在关注基金盈利能力的同时,也需留意净资产规模变化对基金运作稳定性的影响。

基金净值表现: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净值增长率与业绩基准对比

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相比,各阶段均表现不佳。过去一年,该基金净值增长率为5.48%,而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7.89%,跑输2.41%。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为11.58%,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7.20%,相差5.62%。具体数据如下:

阶段份额净值增长率①份额净值增长率标准差②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①-③②-④
过去三个月2.27%0.08%2.71%0.10%-0.44%-0.02%
过去六个月2.99%0.09%3.87%0.11%-0.88%-0.02%
过去一年5.48%0.08%7.89%0.09%-2.41%-0.01%
过去三年11.52%0.07%16.84%0.07%-5.32%0.00%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11.58%0.07%17.20%0.07%-5.62%0.00%

基金净值表现不及业绩比较基准,可能是由于债券市场波动、投资策略调整或资产配置未能完全契合市场变化等原因。投资者应进一步分析基金的投资组合和策略,评估其未来能否缩小与业绩基准的差距。

投资策略与业绩:纯债配置,收益未达预期

投资策略运作分析

2024年,经济增长虽完成年初目标,但有效需求不足,名义GDP增长承压。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多次降准降息。在此背景下,该基金维持组合纯债资产配置,持仓以利率债为主,以2 - 5年期利率债为底仓,积极参与长端利率债交易,灵活调整久期,力求增厚收益。

业绩表现与归因

报告期内,基金净值表现为5.48%,同期业绩基准表现为7.89%。基金未能跑赢业绩基准,可能是在利率债交易时机把握或久期调整幅度上存在不足。尽管基金采取了积极的投资策略,但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收益未达预期。投资者需关注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投资策略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市场展望:关注宏观变化对债市影响

管理人对市场的展望

展望2025年,管理人认为财政政策有望更积极,基建投资将稳经济,化债政策和消费刺激政策或改善经济数据,地产销售和投资或好转。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给出口和汇率带来压力。货币政策维持支持性,多种政策工具营造流动性环境。债券市场上半年或有利,下半年需关注宏观基本面变化对收益率曲线的影响。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政策变化,以及这些因素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基金管理人也需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投资策略,以提升基金业绩。

费用情况:管理费、托管费双降

各项费用分析

  1. 基金管理费:2024年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为1,662,270.01元,较2023年的2,266,903.55元减少了26.68%。其中,应支付销售机构的客户维护费为8,431.84元,应支付基金管理人的净管理费为1,653,838.17元。
  2. 基金托管费:2024年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托管费为554,090.00元,相比2023年的755,634.48元,降低了26.67%。
  3. 其他费用:应付交易费用期末余额为13,546.12元,交易费用本期发生额为192,928.01元,较2023年的193,907.35元略有下降。

费用的降低可能与基金资产规模的变化有关。虽然费用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基金负担,但投资者仍需关注费用变化对基金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潜在影响。

投资收益:债券投资贡献大

投资收益构成

  1. 债券投资收益:本期债券投资收益为17,480,426.27元,其中债券投资收益——利息收入为17,757,856.99元,债券投资收益——买卖债券差价收入为 - 277,430.72元。2023年债券投资收益为25,475,808.13元,可见本期债券投资收益有所下降。
  2. 其他投资收益:本基金本报告期及上年度可比期间均无股票投资收益、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收益、贵金属投资收益及衍生工具收益。

债券投资收益是基金收益的主要来源,但本期买卖债券差价收入为负,反映出债券交易操作或市场行情对收益产生了一定影响。投资者需关注基金在债券投资上的策略调整,以应对市场变化。

关联交易:交易清淡,佣金为零

关联方交易情况

  1. 通过关联方交易单元进行的交易:本基金本报告期及上年度可比期间均未通过关联方交易单元进行股票交易和权证交易。债券交易方面,本期无相关成交,上年度可比期间通过申万宏源的成交金额为9,178,686.00元,占当期债券成交总额的100.00%。债券回购交易本期无成交,上年度可比期间通过申万宏源的成交金额为7,000,000.00元,占当期债券回购成交总额的100.00%。
  2. 应支付关联方的佣金:本基金本报告期及上年度可比期间均无应支付关联方的佣金。

关联交易情况总体清淡,减少了利益输送等潜在风险。但投资者仍需关注关联交易政策和执行情况,确保基金运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投资组合:债券集中,关注流动性

债券投资明细

  1. 债券品种配置:期末债券投资公允价值为626,740,593.65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117.98%。其中国家债券公允价值为137,628,454.55元,占比25.91%;政策性金融债公允价值为489,112,139.10元,占比92.08%。企业债券、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可转债(可交换债)、同业存单等均无投资。
  2. 前五名债券投资: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前五名债券投资明细如下:
序号债券代码债券名称数量(张)公允价值(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22020822国开082,100,000.00219,589,865.7541.34
223020823国开081,600,000.00168,233,293.1531.67
324000424附息国债04800,000.0085,171,021.7416.03
421020821国开08490,000.0050,634,707.129.53
524001324附息国债13400,000.0041,793,424.667.87

基金债券投资较为集中,虽有利于集中管理和把握投资机会,但也可能带来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投资者需关注基金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债券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持有人结构:机构主导,关注赎回风险

持有人户数与结构

期末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未披露具体数量,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100.00%,个人投资者无持有。这表明该基金主要由机构投资者持有。报告期内存在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者超过20%的情况,如投资者集中赎回,可能给基金带来流动性冲击。

机构投资者的集中持有使得基金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机构的投资决策。投资者需关注机构投资者的动向,以及基金管理人应对赎回风险的能力。

份额变动:赎回压力大,规模缩减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

本报告期期初基金份额总额为696,837,315.69份,本报告期基金总申购份额为1,174.78份,总赎回份额为199,641,974.58份,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497,196,515.89份,较期初减少了28.65%。

大规模的赎回给基金规模带来了较大压力,可能影响基金的投资策略实施和业绩表现。投资者需关注基金份额变动趋势,以及基金管理人如何应对赎回压力,维持基金的稳定运作。

2024年申万菱信集利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在多个方面呈现出显著变化。投资者在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基金的财务状况、净值表现、投资策略、费用水平、投资组合以及持有人结构等因素,全面评估基金的风险与收益特征,谨慎做出投资选择。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