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热闻|火焰扑面而来!女子遭遇氢气球爆燃,警惕这种“移动的炸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1:53:00    

近年来,氢气球爆燃事故频发。在各地公园、商圈、景区等公共场所附近,常有游商售卖造型各异、五彩斑斓的气球。这些气球因外形时尚、可飘浮空中而深受欢迎,尤其是受到孩子们的喜爱。然而,需要引起警惕的是,部分游商违规使用氢气作为填充气体。由于氢气具有高度可燃性,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爆燃事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近日,陕西西安的石女士 遇氢气球爆燃被灼伤。

石女士介绍说: “氢气球放在家门口慢慢没气了,本想着拿到楼下扔掉,就准备从氢气球的上部撕开,没想到撕开后打开门的瞬间突然就爆燃了, 导致自己头部、面部过火, 衣服被烧损。”

石女士判断,可能是自己穿的大衣跟门把手之间,产生了静电,导致氢气球被撕开后,气体跟静电作用下发生爆燃 所幸自己并无大碍。、

氢气球被很多人称为“移动炸弹”,记者查询发现,此前已经发生过很多类似事件。

一位妈妈在和孩子玩耍时氢气球突然爆炸,一下燃起火光,孩子的睫毛和眉毛都被烧光,头发也被烧去了一半,所幸孩子的身体并无大碍。

一位女士抠破一只漏气的氢气球准备扔掉,突然氢气球起火爆炸,导致她的胳膊被灼伤。

一火锅店内,一名女子与同伴吃饭时,突然起身用打火机点燃同行女子携带的氢气球。氢气球遇火瞬间爆炸,腾起巨大火球,险些烧伤女子。

一男子拿着十几个氢气球乘电梯,由于气球绳打了死结,其便用打火机烧断绳子,结果瞬间点燃气球引发爆炸,电梯内人员均被烧伤。

违法制氢行为或触犯多项法律,将受到法律制裁。

此前,北京警方接群众反映在部分公园、景点有游商违法售卖氢气球。

相关部门连续查处,多名非法生产氢气并售卖氢气球的违法人员。

目前,这些违法人员均已被依法拘留。

案例一

3月4日,民警在开展日常检查时,发现辖区某平房内,王某在缺乏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以高温化学反应的方式制造氢气,民警现场查获400公斤用于制作氢气的化学原料。

目前,王某因涉嫌危险作业已被分局依法拘留。

案例二

3月4日,民警在检查时发现,辖区某平房内崔某、范某囤积有大量氢气球,后在二人自建窝棚内,查获大量用于制造氢气的化学原料,二人承认自制氢气球后到公园、繁华商圈周边售卖。

目前,崔某、范某因涉嫌危险作业已被分局拘留处理。

案例三

3月5日,民警在工作中掌握一名在辖区公园附近售卖氢气球人员刘某,在对该人租住的平房进行检查时,发现该人囤积大量化学原料用于制造氢气,还边抽烟边作业,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目前,刘某因涉嫌危险作业已被分局拘留处理。

氢气球为何会爆炸?

氢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使用氢气充灌的气球,遇到明火、静电、太阳曝晒或压力过高时,极易发生爆燃。

橘子、柚子、柠檬也能引爆气球?

其实,这种“脾气大”的氢气球即使不遇到明火也可能发生爆炸。

橘子、柚子、柠檬等水果果皮中,含有一种叫柠檬烯的芳香烃,属于有机溶剂一类,而气球的主要材料,为乳胶和橡胶等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根据化学中的“相似相溶原理”,当这两种有机物接触时会彼此互溶,导致气球表面局部变薄,并出现爆炸现象。

千万注意!剥过橘子、橙子等柑橘类水果后,请务必先洗手再去触碰气球!

如此危险的氢气球

为何还有人卖?

2006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曾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以惰性气体取代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作为气球的填充物,并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禁止灌充、施放氢气球及其升空物,严禁在各种场合灌充手持氢气球。

除氢气外,惰性气体氦气也能使气球飘起来。但氦气的市场价格是氢气的十倍左右,在暴利诱惑下,一些商贩明知氢气有巨大危险,依然冒险加工和销售氢气气球。

值得警惕的是,氦气球和氢气球从外观上非常难以区分。如果不能确定填充的是什么气体,请勿购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辑 袁野综合中国消防、应急管理部 、澎湃新闻、北京日报、北京消防全媒体中心、光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