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人大协奏曲 兰州、白银、甘南、临夏沿黄四市(州)人大建立协商合作机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8:52:00    

万里黄河,亘古奔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的文明。黄河入甘南、经临夏、穿兰州、过白银,在甘肃省流经913公里,滋养了一片又一片壮丽的陇原大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朴实的陇原儿女。

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百年大计、千秋伟业,也是甘肃省沿黄四市(州)人大的使命所在、职责所在。

兰州、白银、甘南、临夏地处黄河上游,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发展相依,因河而美、因水而兴,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共同肩负着守护黄河安澜、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如何发挥沿黄四市(州)人大职能优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协同发力、同题共答、同心致远,事关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共同探索破题。

近日,在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四市(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牵头筹备下,甘肃省沿黄四市(州)人大常委会在兰州举行协商合作机制协议签署仪式暨联席会议,共话协作友谊,共叙人大发展,聚焦落实黄河国家战略,谈认识、讲体会、商议题、提建议,为推进协同立法、开展协作监督、组织代表联动、深化课题研究等献出了金点子、探索了新路子、迈出了好步子,跨区域汇聚人大之力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拉开了序幕。

人大协商合作机制的建立是沿黄四市(州)人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扛牢“先发力、带好头”政治使命的应有之义,是擦亮“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金字招牌、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应尽之责,是加快四市(州)高质量发展的应答之卷,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四个作用”的实际行动,必将为甘肃省沿黄四市(州)人大常委会共同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人大协奏曲提供了重要平台,对于汇聚合作之机、发展之势,凝聚各方之智、各方之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共同守护黄河安澜,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里程碑意义。

“通过这样一个合作交流机制,一定会发生聚变裂变效应,形成丰硕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成果,为推动黄河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发挥人大的积极作用,进而示范引领全省人大工作持续稳步迈入全国第一方阵。”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包义成说。

——这是一个履职尽责的“创新之举”,让人大服务大局、为民造福更有动力。

沿黄四市(州)人大协商合作机制的建立是以制度机制创新推动黄河国家战略落地见效。通过确立实施主任联席会议机制、秘书长协商沟通、常态化联络、部门联系沟通、信息共享等5项机制,打破行政划分,协同工作部署,横向上同步联动,纵向上全链条对接。这既是对黄河国家战略的全方位响应,也是人大协同开展工作的模式创新,更是坚定制度自信、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功效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大样本。

——这是一个攻坚克难的“破题之举”,让人大服务大局、为民造福更有活力。

黄河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坚持系统治理、协同推进,统筹黄河上中下游、干流支流保护和治理,形成共抓大保护、协同大治理的局面。然而,在共抓大保护、协同大治理上,城市之间跨地域协作还需进一步加强,跨区域协作制度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人大协商合作机制的建立,搭建了人大系统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化解区域协同发展结构性矛盾的平台载体。通过这个平台,建立跨区域执法检查“飞地监督”机制,创设“人大代表护河哨”等制度,必将有效破解政策碎片、规则冲突、监督效能受限等难题,推动人大工作提质增效,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加强四市(州)的深度合作交流,对于助力区域协同发展,齐心协力唱好这曲气势恢宏的‘黄河大合唱’,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白银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惠强说。

“协调合作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推动解决区域保护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凝聚起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有利于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协作体系,共同应对环境挑战,推动绿色发展,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注入强劲动力;有利于加强沿黄流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促进文化互鉴、情感互通,为黄河流域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甘南州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胡晓华说。

——这是一个实现共赢的“聚力之举”,让人大服务大局、为民造福更有合力。

黄河国家战略不是一域一地之事,而是诸省之责、全国之局。人大协商合作机制的建立塑造了人大协同工作新格局,凝聚思想之力。推动各地深化合作,盘活流域资源,助力产业转型、污染治理、文旅融合等领域的协同建设,汇聚发展之力。构建“制度协同-资源整合-动能再造”三位一体发展范式,实现局部优势互补,催生“1+1+1+1>4”的乘数效应,汇聚制度之力。

沿黄四市(州)人大是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建立协商合作机制旨在实现互利共赢,在推动黄河国家战略上形成强大合力。

“沿黄市(州)既有共护一河清水的使命担当,也有共促区域发展的巨大潜力。人大协作机制的建立,必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放大协同效应、促进互利共赢,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智慧、注入代表力量。”临夏州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鸿说。

“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陶正茂表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共下‘一盘棋’,共担‘一方责’,共拧‘一股绳’,定期开展交流,密切协商合作,助推生态保护与治理、绿色转型发展、黄河文化保护,携手推动黄河国家战略走深走实,在同心打造‘幸福河’的生动实践中贡献人大力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 超 通讯员 魏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