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呼吸道与过敏“双预警”,专家详解假期出行健康防护守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8:40:00    

随着五一长假临近,各地将迎来踏青出游、探亲访友的客流高峰。然而,春夏交替之际正值多种传染性疾病与过敏性疾病高发期,人员跨区域流动可能增加健康隐患。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呼吸科主任刘剑南特别提醒公众:假期出行需加强健康防护,警惕呼吸道感染与过敏性疾病风险。

图源:视觉中国

病毒性感冒:

病毒性感冒可以由流感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症状和高热、全身酸痛、乏力、咳嗽等全身症状,且传染性强,容易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危害较大。

刘剑南主任提醒公众,春季预防病毒性感冒,关键在于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接种疫苗。

1、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是增强免疫力的基础;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2、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保持室内通风,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

3、接种疫苗是预防相关感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支原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是目前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该病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学龄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支原体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可引发呼吸道感染,严重时导致肺炎。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气喘、胸痛等。

目前尚无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做好预防至关重要。专家提醒:

1,尽量避免与已知感染者密切接触,感染者所使用物品应进行消毒;

2、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

3、咳痰、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及衣袖遮挡,将用过的纸巾放入带盖垃圾桶中;

4、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帮助身体更好地抵抗感染;

6、如果感到呼吸道不适,如咳嗽、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对空气中特定物质,如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过度反应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异常反应会导致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进而引发打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影响生活和工作。

专家提醒日常防护要注意:

1、远离过敏原,如花粉、霉菌或动物皮屑,外出佩戴口罩。

2、忌食寒冷、生冷、刺激性食物。

3、鼻塞时不要强行擤鼻,以免引起鼻腔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鼻出血。

4、保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最好选择室内有氧运动。

5、戒烟限酒,要避免被动吸烟,并尽量避免出入空气污浊的地方。

6、必要时可服用抗过敏药。

过敏性哮喘:

春季花粉较多,过敏性哮喘处于高发期。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这些症状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并可能因运动、冷空气、过敏原等刺激因素而加重。患者还可能伴有哮鸣音,这是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时产生的声音。有些患者是不典型的哮喘,只有咳嗽或者胸闷,而没有典型的气喘和哮鸣音,大约1/3的慢性咳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

针对哮喘患者旅游出行,专家提出建议:

1、在春季,花粉是最常见的过敏原,因此出游应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导致哮喘发作的过敏原,提前规范用药控制气道炎症。

2、春季天气多变,气温忽高忽低,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出门前关注天气预报,适时调整行程。

3、出门前确保携带哮喘急救药物,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如果自行处理效果不佳,需及时就诊。

4、合理安排行程,避免剧烈运动或体力过度,尽量保持身体放松,避免引发哮喘症状。

刘剑南主任提醒,旅行期间需注意预防传染病和过敏,提前准备、量力而行,不适及时处理或就医,确保健康愉快度假。

通讯员 穆婷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