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家鲁企全面迈进12英寸碳化硅新时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7:15:00    

天岳先进全面迈进 英寸碳化硅新时代

让世界用上中国“芯”

3月26日,在上海SEMICON China 2025大会上,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岳先进”)发布了12英寸高纯半绝缘、p型碳化硅衬底,这是公司自去年11月全球首发12英寸N型碳化硅衬底以来,又一重大技术突破,标志着天岳先进全面迈进12英寸碳化硅新时代。

3月31日,记者在天岳先进公司展厅,看到了这三张“宝贝”,好似三张透明的、金色的、深蓝色的“大号光盘”。据介绍,12英寸衬底的直径是30厘米,8英寸衬底直径是20厘米。而从直径20厘米扩大到30厘米,天岳先进要做的,不仅仅是简单放大。

因碳化硅的合成非常困难,高纯原料在2000多度的高温下分解成原子,在温度梯度的控制下“长”在籽晶上。晶体生长的关键是不能“乱长”,只能长成“4H”这一种晶型,其他200多种晶型都不适宜做半导体材料。用宏观的“炉子”去控制微观的原子世界,其难度比“老君炼丹”还难。

“‘长’出一炉晶体,有温度、温度梯度、时间等几十个参数,每一个参数的调整又可能引发其他参数的变化,我们就一个参数一个参数地调,一炉接一炉地试,经过几千次的实验,终于把12英寸衬底‘长’成了。”天岳先进董事长宗艳民说。

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景图。

“12英寸碳化硅衬底的发布,标志着碳化硅技术在晶圆尺寸上的新高度,预示着行业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天岳先进成为全球碳化硅衬底技术革新者与领跑者。”宗艳民介绍,12英寸产品在产品面积上较8英寸持续扩大,单片晶圆芯片产出量跃升2倍以上,“简单来讲,就是尺寸越大,降本增效越明显。”

12英寸产品,是尚未推向市场的“新生儿”。目前,天岳先进的主打产品8英寸衬底,已经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宗艳民介绍,他们的衬底质量水平国际领先,微管缺陷稳定为0,位错缺陷每平方厘米几个到几十个,明显优于同行业。

因为质量可靠,天岳先进的碳化硅衬底不仅供应国内厂商,还销售到德国博世、英飞凌等世界知名公司。据国际权威媒体的最新报告,2024年,天岳先进全球碳化硅衬底的市场占有率为22.8%,位居国际第一梯队。碳化硅衬底占芯片价值的50%左右,可以说,天岳先进“让世界用上了中国‘芯’。”

碳化硅衬底自主供应,对我国产业将产生何种影响?宗艳民给记者举出了一组数据:一片6英寸碳化硅衬底,做成的芯片就能“武装”两辆电动汽车。碳化硅作为性能优越宽禁带半导体,用它做成的芯片比硅芯片更耐高压、耐高温,工作效率更高,可提升续航里程10%。置于充电桩内,充电时间能够从几小时缩短到几分钟。类似的,碳化硅芯片用在风能、太阳能发电的逆变器上,比用硅基芯片功率密度提高3倍、体积减小40%-60%,损耗降低50%以上,一颗碳化硅芯片在全生命周期内可以减排1吨二氧化碳。

天岳先进碳化硅底衬产品。

“天岳先进的12英寸高纯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产品,凭借良好的光学性能优势,正在通过光波导技术路线,加速AR眼镜的产业化应用。随着光波导技术的进步与量产,高端AR眼镜将逐步变得更轻薄。

一家2010年才成立的公司,是怎样从无到有“炼”出碳化硅的?宗艳民说,他学的是硅酸盐专业,一直怀着材料报国的梦想。得知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在实验室成功培育出碳化硅单晶,但无法产业化。2011年他决心买下山东大学的5个专利,押上全部身家,开启了他的“碳化硅”之旅。十多年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一直坚定地专注于碳化硅衬底这一个方向。他的目标是,尽快把碳化硅衬底做到全球第一,为新能源及AI等下游产业提供自主可靠的国产化材料支撑。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杨学莹 孙业文 实习生 武咏洁 邵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