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纵深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 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7:46:00    

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综治中心是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

中央政法委要求,要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广东一直在行动。

近年来,广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构建“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省21个地市的122个县(市、区)综治中心实现100%全覆盖,1612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建设、实体化运作、规范化运行。

去年,全省群众对平安建设满意度98.44%,群众安全感达98.70%,走出了一条聚焦“镇村风险排查、就地矛盾化解、强化诉源治理、促进讲信修睦”的平安广东建设新路径。

广州市黄埔区综治中心设置法治服务集聚区,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立梁架柱

深化“1+6+N”工作体系建设

今年春节前,某工地的工人来到广州市黄埔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反映工资拖欠问题。接到诉求后,黄埔综治中心迅速组织入驻的信访、人社、住建、公安等部门及属地街道密切协作,顺利帮工人追回了“血汗钱”。

在广东,得益于综治中心的快速联合处置机制,有效避免了群众“多地跑、多地问、多地等”等难题。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2023年以来,广东把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举措,持续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各地把这项工作纳入市委全会整体安排,制定实施方案,有力推动工作落实。各有关部门加强条线指导,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坚持从基层破题、从最难处做起”,是广东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关键一招。在此指引下,广东重点推进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等五方面规范化建设,指导、协调、推动、督促各入驻部门和单位依照“三定”履职,履行矛盾纠纷化解主体责任。

工作开展以来,省委政法委还在2023年、2024年连续召开全省现场会,集成经验成果、出台清单指引,全省坚持一个标准推进。截至2024年12月底,全省122个县(市、区)综治中心全部挂牌成立,率先实现了“有人员、有场地、有机制”的良好局面。

有了阵地,如何压实工作责任?省委政法委等12部门制定实施意见,明确县级综治中心主任由党委政法委书记或同级分管负责同志兼任,党委政法委分管副书记原则上入驻综治中心办公,综治中心指导、协调、推动督促入驻部门和单位依照“三定”履职,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形成“综治中心负责程序性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性解决”的工作格局。

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广东各地在实践中还以综治中心为平台,不断健全分流交办、吹哨报到、会商研判、监测预警、请示报告、评价监督等全流程跟踪反馈机制,有效破解法院案件多、公安派出所警情多、信访问题多、基层排查化解少等矛盾纠纷“倒金字塔”分布问题。

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比如,我省通过建立健全“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大力强化县、镇两级综治中心统筹协调作用,推动上级职能部门资源和力量向基层下沉,做到一“吹”就到,一“应”就办、一“办”就成,“实践中,我们还会对入驻部门应受理未受理、应办理未办理、应追责未追责、应查处未查处等问题及时纠正、重点督办。”

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在品牌调解室接待来访群众

协同破局

构建新的多元解纷大格局

前不久,73岁的周女士在儿子的搀扶下,来到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综治中心反映情况。原来,她被未成年人驾驶电动自行车撞伤,在交警判定对方全责后,对方监护人却始终拒绝赔偿。桂园街道综治中心经过20多天耐心调解,促成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

只有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让群众有矛盾、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综治中心。近年来,广东立足政法职能,在持续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政法力量协同、部门力量嵌入、社会力量参与“三维发力”,构建起新的多元解纷大格局。

在推动政法力量协同方面,各级综治中心充分发挥统筹作用,聚焦本地易发多发矛盾领域,推动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政法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常驻。目前,全省122个县(市、区)综治中心中,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信访部门入驻率均达100%。各级综治中心定期研判整体形势,有效提升综治中心研判预警能力。

在部门力量嵌入方面,各地以县级为重点,聚焦本地易发多发矛盾领域,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人社、住建、卫健、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行业部门进驻县级综治中心,加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感知能力。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县级综治中心人社部门入驻率达97.5%、住建部门入驻率达88.5%、卫健部门入驻率达81.1%。

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方面,各地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优势和“两代表一委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律师等的独特作用,形成群防共治良好氛围。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类群防共治组织超9.2万个、调动社会各界力量336万余人。

“以前渠道多、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工作合力。现在以县级为重点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力量前移至综治中心,并充分调度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努力实现把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群众到综治中心反映诉求

数治跃升

以“实战化”构建平安屏障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建设应用“粤平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云平台,通过科技赋能、风险预警、服务延伸“三位一体”,实现矛盾风险“看得见、判得准、管得住”,平安上“云”、社会治理入“格”、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进“窗”的现代化指挥体系加速形成。

省综治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粤平安”云平台同时接入 12345热线、110非警务警情等多渠道流转的矛盾纠纷数据,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同时,借助“粤平安”智能化分派系统,能快速将矛盾纠纷精准推送至责任部门,确保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响应。

“此外,通过推动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广东已逐步实现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横向联通,全量汇聚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数据,从而有效制定问题清单、研判风险等级。”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广东将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持续提升以县级为重点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强化“1+6+N”工作体系实战效能,朝着“五有”目标、“五个规范化”要求奋进,让“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成为社会共识,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努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