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商业信息频繁扰民 省消协呼吁共建安宁消费环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9:0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孔学姣

4月11日,河南省消费者协会对《商业信息及电话对消费者生活安宁影响的状况调查报告》进行通报,呼吁共建安宁消费环境。此项调查由省消费者协会于3月1日至3月30日面向全省开展。

近年来,商业推销电话、短信等滋扰信息频繁侵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消费者反映,信息骚扰不仅影响休息和情绪,甚至还带来了诈骗风险。

消费者的安宁权正在引起重视。2024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未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发送商业性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电话。

据了解,本次调查重点围绕消费者接收推销信息的频率、骚扰行为的类型来源、信息泄露路径、消费者应对情况与维权意识等方面展开,客观反映当前商业信息滋扰现状,并为有关部门提供数据参考以推动更有效的治理,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生活安宁。

调查结果显示,推销信息和电话骚扰普遍且高频,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频繁遭遇未经同意的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其中32.87%的人每周收到数次,22.47%的人甚至每天收到。

推销与诈骗信息渗透多个领域,保险、金融、房产等行业是商业信息骚扰的主要来源,诈骗类信息占比达39.26%。教培医美等行业也通过微信广告、电子邮件等渠道进行滋扰,受访者面临多维度的困扰,包括心情干扰、诈骗风险和信息过载。

个人信息泄露是主要诱因,38.70%的受访者认为社交软件信息泄露是关键因素,37.71%认为APP注册后台窃取信息,33.74%指向网购与快递信息泄露。黑客攻击、企业不当营销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

受访者应对措施效果有限,尽管大多数受访者通过标记举报、拦截功能和拒接陌生号码等方式应对骚扰,但仍有41.57%的人对现有措施表示不满意,主要困难集中在信息辨识、技术拦截等方面。

受访者对相关法律法规认知不足,超过六成受访者被滋扰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近三成受访者表示不知如何取消商业滋扰授权。受访者整体维权意识较弱,面对骚扰时多因缺乏维权意识或担忧维权成本而被动接受。

对此,省消费者协会建议: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默认授权、诱导授权,必须提供明确、简便的退订方式。通信运营商要主动作为,提升骚扰电话识别能力,完善黑名单系统,推动智能拦截技术升级。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滥用用户数据、虚假宣传、扰民推销等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理,真正形成震慑效应。同时,要加强公众教育宣传,普及“安宁权”知识,让消费者懂维权、敢维权、会维权。

“省消费者协会也将持续跟踪治理成效,推动建立部门协同、技术支撑、社会参与的长效治理机制。”省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韩晓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