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写投诉信到送锦旗,莱山法院一案件当事人态度“反转”背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0:2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钟建军 通讯员 付荣进

“一起案件的当事人车某要过来送锦旗,说要亲自交到法官的手里……”清明假期刚过,烟台市莱山区人民法院的肖继、张磊两位法官在上班路上就接到了院里信访办的电话。

当印有“不忘初心为人民,只争朝夕办实事”的两面锦旗,分别交到肖继与张磊法官手中时,对于这份特殊的谢意,两人感慨颇多:从立案之初的连续三封投诉信到开庭时申请法官回避,再到纠纷圆满解决,从当事人手里接过这沉甸甸的锦旗,在这场历时数月的诉讼中,他们用耐心和专业化解矛盾,用公正和温度赢得了当事人信任。

立案之初:一周内连写三封投诉信

2024年,原告车某先后向莱山法院行政综合庭、民庭提起政府信息公开、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诉讼。行政案件立案后,怀着对案件进展的急切心情,他一周内连续3次向法院信访、监察部门投递投诉信,质疑“程序拖沓”“偏袒被告”。

“当事人情绪激动,但投诉内容多源于对诉讼程序的不熟悉。”行政案件承办法官肖继说,“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他释法明理,并第一时间排期开庭。”

案件尚未正式开庭,原告车某在投诉平台以“法官偏袒被告”等为由申请承办法官回避,在随后的庭审中,车某再次当庭提出回避申请。

合议庭并未回避矛盾,而是详细询问其申请理由,车某坦言“是程序理解错误,误以为法官消极履职才申请回避”。经合议庭逐条释明回避的规定并出示案件排期、证据交换等记录,经半小时耐心沟通后,车某主动撤回申请并道歉,“原来法官每一步都是有据可依,是我太急躁了。”

承办法官肖继则借此向双方强调,“程序正义不是空话,你们有权质疑,但法院的每一份裁定都经得起检验。”

峰回路转:调解化纠纷,锦旗相赠表谢意

庭审中,承办法官肖继精准梳理庭审争议焦点,因原告申请政府公开时所述其房屋所在工程项目不明确,故行政机关未向其公开信息,庭审结束后,争辩双方还在彼此诉说各自的主张。肖继引导双方从“争对错”转向“谋出路”,最终行政机关积极协调档案馆,查询原告申请内容,并当庭向其提供所需信息。

为实质性化解矛盾,承办民事案件的张磊法官并未止步于“一判了之”,他反复查阅案卷,发现双方虽在合同履行细节上争执不下,但仍有合作基础,通过连续数月的调解工作,最终促成双方调解,被告一次性支付车某经济补偿金。

签署调解协议时,车某感慨说,“一开始我以为法院只会‘和稀泥’,没想到张法官既懂法理,更懂人心。”

案件生效次日,车某向肖继、张磊两位法官送来两面锦旗时说,“我曾用投诉信表达不满,但两位法官始终耐心回应;我曾误解司法不公,但他们的专业和真诚让我看到法律的温度……”

从投诉到感激,从质疑到信任,案件当事人态度“反转”的背后,折射出莱山法院法官始终坚守的为民初心,更是一次司法公信力的生动诠释。他们用耐心和专业化解矛盾,用公正和温度赢得当事人信任,努力做到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解“法结”更解“心结”。

法官手记:信任重建比纠纷解决更难,也更重要

“信任重建比纠纷解决更难,也更重要。”面对这起“投诉转感谢”的案件,两位法官均表示,“诉讼纠纷中,当事人往往带着情绪‘负重入场’。法官既要坚守法律底线,也要传递司法善意——一份释法明理的裁定、一次耐心倾听的接待,甚至是一句对当事人焦虑的共情,都可能成为化解矛盾的钥匙。”

莱山法院的法官一直秉持着“倾真情、砺专业、聚合力、勇担当”的理念,用专业守护公平,以温情传递正义,努力让每一位群众感受到司法的高效与温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