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劳动者 >

  • 申请劳动监察多久给解决

    申请劳动监察多久给解决

    2025-01-18 08:43:32

    申请劳动监察后, 最长两个月内会结案。具体而言,劳动监察部门在接到劳动者的投诉或举报后,必须在5天以内决定是否立案受理,并且最多在两个月内结案。如果情况复杂,经劳动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调查时间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但整个处理过程(包括调查、取证、听取当事人申辩、作出处理决定等)通常应在90个工作日内

  • 普通社保包括哪些保项

    普通社保包括哪些保项

    2025-01-13 10:12:33

    普通社保通常包括以下五项保险:养老保险:这是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后,从政府和社会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物质帮助和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所建立的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职工上了工伤保险后,职工住院治疗工

  • 无锡交社保有什么用

    无锡交社保有什么用

    2025-01-10 17:44:01

    无锡交社保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育保险:可以报销产检、分娩等费用,并可以领取生育津贴。但需要注意,各地对生育保险的缴费时间都有要求,如无锡可能要求连续缴费10个月才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如果生育前中断缴费,将无法报销相关费用。购房资格:社保缴纳情况与购房资格和积分落户等政策挂钩。例如,无锡买

  • 丧假补贴怎么算

    丧假补贴怎么算

    2025-01-06 14:40:41

    丧假补贴的计算方式如下: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计算丧假工资应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标准进行计算。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丧假期间的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并要求限期支付。按照日常工资水平计算丧假期间,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不变,仍由单位支付。具体计算方法是:职工本人月工资 ÷ 月

  • 离职证明可以多久开

    离职证明可以多久开

    2025-01-18 03:19:0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因此, 离职证明应当在离职当天或十五天内开具。如果单位拒不出具离职证明,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同时,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

  • 什么叫做违法解除

    什么叫做违法解除

    2025-01-11 13:29:01

    违法解除主要指 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劳动者自行离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未经通知用人单位即不再提供劳动,或未通知直接离职,这种行为虽然不符合法律规定,但事实上产生了解除劳动合同的效果,被称为违法解除。用人单位无合法理由解除劳动合同:

  • 职证是什么

    职证是什么

    2025-01-09 16:49:10

    职证即为 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同时还是境外就业和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职业资格证书通常由相关政府部门或专业机构颁发,证明持有人已经掌握了相应

  • 应扣工资包含哪些

    应扣工资包含哪些

    2025-01-12 23:31:01

    个人所得税: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用: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法院判决或裁定: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经济损失赔偿: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并从其工资中扣除,但每月

  • 上班多久离职有工资

    上班多久离职有工资

    2025-01-17 22:45:32

    无论员工工作多久,只要他们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 离职时就有权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以下是具体的法律法规依据和解释:《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

  • 除了协商还有什么

    除了协商还有什么

    2025-01-11 05:12:32

    除了协商,还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解决纠纷或问题:法律手段起诉:债权方可以通过起诉欠款方,将纠纷上升到法律层面,请求法院通过判决来履行还款义务。需要提供充足的证据支持主张,如借款协议、转账记录、借条等。法院依据法律裁决,保护债权方利益。调解第三方调解:债权方可以寻求专业律师或中介机构的帮助进行调解。这些